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怒火·重案》:这种港片真的快绝种了

轻年力量 轻年力量 2022-05-18


B站、豆瓣、微博用户

欢迎订阅“轻年力量”同名账号



怒火·重案》的到来,让原本死气沉沉的暑期档终于有了点儿动静。


作为陈木胜导演的遗作,《怒火·重案》(简称《怒火》)用极致痛感和悬疑味十足的警匪故事,让人们再次见证了港片实力。


整体低迷的观影氛围下,影片在豆瓣拿到7.7+近3亿的票房表现,着实不易。



尤其在“港片已死”的主流论调下,它再次用火药味十足的场面与华丽的镜头调度,宣示着主创在市场方面的决心。


这一次,它没有让观众失望。但与此同时,看着银幕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老去,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到,这一类型的港产片或许真的已经迎来它的暮年


作为见证历史的一批人,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个片种的消亡




01危机中的重启


2020对全球电影从业者而言无疑是艰难的一年,有人先于疫情大爆发前离场(科比),有人好不容易扛过疫情来势最凶的阶段,却因为别的意外撒手人寰。


陈木胜是后者,去世时,他年仅58岁,恰好是导演创作生涯的黄金阶段。



北京首映当天,包括成龙、王晶等圈内好友悉数为其站台,谈到陈木胜的离世,王晶表示:“如果多给他一些时间,多拍一些这么好的片子就好了,香港电影会多一份力量。”


然而天有不测风云,《怒火》刚完成前期拍摄,陈木胜便因病仓促离世。今年的上影节发布会,提及这段伤心往事,回忆起拍戏过程中的点滴,主演甄子丹和谢霆锋还是忍不住泪洒现场。


当年港漂时受陈木胜照顾的吴京也在采访中猛男落泪,种种细节,都体现了陈木胜在圈内建立的良好形象。


虽然《怒火》的后期缺少导演把关,但成片中,你依然能感受到浓烈的、属于陈木胜的电影表达。


比如对兄弟情的探讨,对黑白世界中灰色地带的描写,对情义和法理的权衡,以及对社会议题的针砭时弊,这些都是陈木胜以往电影中出现过的元素。


甚至细化到“谁做错,神仙都不给面子”这样经反派念出的嚣张台词,你都能在他的《扫毒》中找到某种谜之对应。



也许是出于基督徒的自觉,陈木胜非常善于利用宗教和暴力制造视觉反差,而这又让他的电影与吴宇森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。


《怒火》那场将全场观众情绪带入高潮的打戏,导演将场景设置在一座尚未完工的西式教堂中,倘若再加入白鸽,简直可以做到“以假乱真”(吴宇森喜欢在教堂枪战戏中加入白鸽制造对比)


但陈木胜终究是一个注重个人表达的导演。师从杜琪峰,后来又跟着徐克拍了一系列仙侠片后,他对动作片一如既往的痴迷与坚持,在利益至上的港圈导演中堪称“异类”。


当同类因为北上的水土不服,而表现出和香港时期的巨大落差,陈木胜却凭借自己的经验,继续把香港的执导理念带入大陆,尔后推出过《宝贝计划》、《新警察故事》这类家喻户晓、且口碑尚可的商业片。


无论是早期的《精武门》,亦或者后来《男儿本色》和《扫毒》,甚至到《怒火》,陈木胜对“侠”的执着是一以贯之的



从拜把子的生死之交,到出于原则问题将警署同仁告上法庭,陈木胜的影像世界中,总是反复讲述着男人间的道义与恩怨。


人在江湖,免不了因为背叛反目成仇。《怒火》就是这样一个围绕坏,和兄“背叛”构建起来的世界




02 黑白之外的混沌哲学


香港常规类型警匪片中,总喜欢用动作戏刺激观众的肾上腺。进入千禧年,一部主打“卧底”元素的“无间道三部曲”,却用扎实而错综复杂的文戏,让观众领略到动作戏和激烈枪战之外的魅力。


几乎在第三部完结的同年(《无间道3:终极无间》),喜欢自编自导的陈木胜大约受此启发,也试过走“文青”路线。


当年的《双雄》和《三岔口》就走的多主角模式。不过由于《无间道》珠玉在前,一时间风头无俩,陈木胜这两部作品一经推出,自然反响平平(《三岔口》内地票房约1500万,《双雄》约700万)


>>>无间道3:风云无间


虽然市场表现一般,但熟悉陈木胜的观众,已经多少能从他当年的新片中看出一丝尝试转型的端倪。


尤其是《三岔口》,令陈木胜跳出他擅长的舒适区,难得让观众见识到其对严肃题材的探索欲


虽然影片由于情节相对简略而为人诟病,但独到的影像风格和极富辨识度的配乐,即便放在今天来看,依旧是陈木胜导演生涯中最具个性化的几部代表作之一。


>>>三岔口


陈木胜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,他曾说,自己不是科班出身,不懂得文艺片。但身为导演,学会引导观众情绪,让他们进入自己设计好的世界是必修课。


于是,稳扎稳打的陈木胜,选择在《怒火》中继续他以往在警匪世界中搭建的世界观。这一次,观众将更直观体会到一个黑白模糊,尔虞我诈的残酷世界。


影片中,港警高层腐败已经无以复加,上司为了却自己的工作重任,选择牺牲下属为其过失兜底,男主之一的阿敖(谢霆锋 饰)则不幸成为这场官僚政治中的祭品。



电影难得没有将其彻底定义为标签化的坏人(尽管人物身上有着铤而走险后的癫狂),而是通过一连串跌宕起伏的故事桥段,让观众跟随另一男主阿邦(甄子丹 饰)的视角,体会到阿熬从光明坠向黑暗的不得已与无奈。


《怒火》在兼顾写实之余,给了阿敖一个暧昧结局:被警方包围的阿敖并未选择束手就擒,而是选择了自杀。结合新法,这更像是香港本土导演面对新形势做出的最后挣扎。正如影片所讲,这个世界并不只有黑白,你所站的立场,决定了你看待问题的角度。


进入知天命阶段的陈木胜早已参悟此道,于是选择用最折中的办法给了“反派”一个痛快。毕竟,如若不是上司的甩锅,阿敖也断然不会陷入随后的恶性循环。一个有弹性的角色不应该面对体制的一刀切,这,或许是港片导演进入内地后最后的倔强。




03 动作片式微,出路为何?


一个非常残酷的话题。


作为香港电影的强项,警匪片在可期的未来依旧有相当富裕的挖掘空间,然而留给警匪互殴的时间却不那么多了。


无论是香港打星如今青黄不接的局面,还是《怒火》中一些缺乏创意的动作环节都表明:动作片现如今越发内卷,且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


想当年,无论是陈木胜的《男儿本色》亦或叶伟信的《杀破狼》,都曾经带给过观众充分的视觉享受和体验。


可越到后来,打戏渐渐变得雷同乃至缺乏新意,类似《怒火》中筷子杀人的惊悚(但过瘾场面,现在已经越来越难看到。



内卷影响的不仅仅是香港本土,放眼海外市场,诸如《疾速追杀》这类主打动作元素的电影,同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。


似乎,动作电影已经慢慢走到了它的尽头


当陈木胜和成龙这样提倡、并身体力行推广动作电影的一代逐渐远离大众视线中央,香港动作片被写进历史只是时间问题。


但是不是意味着离开动作元素的港片就真的完了呢?回看这些年的港片,“叫好不叫座,叫座未必叫好”成为一个无法被克服的怪圈。


>>>桃姐


不管是《岁月神偷》还是《天水围的日与夜》,乃至随后的《桃姐》与《一念无明》,大陆和香港的制度化差异,导致真正有港味的作品迟迟进不来,就算引进,却又因少得可怜的排期,而无法和大体量商业片相提并论


如果你长期关注香港新人,会发现他们对现实议题的探讨并没有衰退,反而有递增趋势。


今年亮相First青年电影展的《浊水漂流》,和之前的《麦路人》、《沦落人》,以及即将和内地观众见面的《妈妈的神奇小子》,都是近几年相当能反映香港社会问题的作品。


而这些导演的平均年龄,算起来也不过30出头,正值当打之年。



新人登台,老人散场。陈木胜带着他心目中香港动作片应有的模样,将《怒火》作为离开前的最后一份礼物献给了观众。


合拍大趋势下,香港动作片的衰落也许注定成为事实,但让更多反映香港民间题材的故事走进来,或许才是港片绝地求生的新思路


动作类型片作为曾经带内地观众看遍花花世界的一扇门,已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,现在,人们迫切需要了解一个更真实的香港,仅此而已。



作者 | Zed
策划 | 轻年力量


-End-



往期精选


这15部运动类高分作,你肯定没看全过


豆瓣8.7,终于等来一部高级喜剧


这部暑期档“黑马”,太颠覆常识


被女演员告上法庭的鬼才,却用这片吊打主流


影视2.0时代,内容生产者的坚守与创新


IP之外,好莱坞商业片的开发圣经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